本文转自:江西日报配资融券网
全省11个设区市文广旅局全部加挂了文物局牌子,省级投入从2021年的5000万元增长到2025年的1亿元,千年文脉不断激活;
景德镇建立起以珠山大道陶瓷文化为传承轴,串联起陶阳里、陶溪川、陶源谷、陶科园、陶博城五大板块的城市旅游“一轴五陶”,“千年瓷都”文化名片不断擦亮;
南昌实现从“流量爆红”到“产业长红”,从“景点旅游”到“城市沉浸”的跨越。九江以“庐山天下悠”为核心品牌,以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推动旅游发展向高端化、品质化转型。婺源持续擦亮“中国最美乡村”金字招牌。今年1至8月,全县接待游客2344万人次,同比增长28.7%……全省特色文旅不断壮大。
9月25日,在省政府新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召开的“十四五”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新闻发布会上,系列文旅融合的成果犹如一幅幅文旅新图景,正在广袤的赣鄱大地上徐徐展开。“风景独好”的“如画江西”,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融入烟火万家。
千年文脉不断激活
千年文脉是文旅深度融合的“源泉”,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才能焕发新时代光彩。
“十四五”期间,我省始终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摆在重要位置,构建起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保护发展体系。
“文物保护与安全已列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和文明城市创建负面清单,我们已建立省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工作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发布会上,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建文介绍,机制的创新,给文物保护利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传承亮点不断凸显。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以革命文物为立法对象的地方性法规《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樟树市国字山战国墓葬、江西景德镇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入选“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保护活力显著增强。4个展览入选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省博物馆“总分馆制”试点全面推进,推出《百件革命文物说江西》系列宣传片和《史说江西》大型文物题材纪录片。
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吉州窑遗址、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品质持续提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推出12类29条文物主题游径。全省涌现出南昌万寿宫、赣州江南宋城、景德镇陶溪川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样板。
文化名片持续擦亮
“十四五”以来,我省在赣鄱文化标识上持续发力。深化江西诗派、江西画派、江西戏曲以及陶瓷文化、书院文化、青铜文化、稻作文化等赣鄱特色文化的研究阐释利用,打造一批江西特色鲜明的文旅“新赣线”,赣鄱文化名片持续被擦亮。
陶瓷,是江西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十四五”以来,景德镇以陶瓷文化为核心,构建了文旅发展新格局,持续擦亮文化名片。
“十四五”期间,景德镇以“一轴五陶”为脉络,重塑旅游发展新格局。珠山大道陶瓷文化为传承轴,串联起陶阳里、陶溪川、陶源谷、陶科园、陶博城五大板块,形成“处处是景、时时可游”的全域旅游体验。以“一城千馆”为引擎,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全国首创“千馆之城”建设,着力打造具有中国气派、江西韵味、瓷都特色的国家文化交流客厅、国际文化交流名城。创新推出“古陶瓷基因库”等数字业态,让星罗棋布的文化场馆系统展示陶瓷文明从古至今、从技艺到艺术,构建完整的陶瓷文化知识谱系。以“一带一路”为愿景,开拓入境旅游新蓝图,紧紧围绕“打造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景德镇先后赴阿联酋、埃及、英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陶瓷文化特展及“景德镇制”品牌发布会,布局陶瓷官方旗舰店海外店,扎实推进“引客入景”。
今年1至8月,景德镇接待入境游客11.08万人次,同比增长38.72%;入境旅游消费6782.89万元,同比增长47.86%。
特色旅游壮大升级
“十四五”以来,我省特色文旅产业不断升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丰富。在南昌、庐山、婺源等地,一批批文旅新场景、新业态不断出圈出彩。
南昌作为省会城市,通过“谋项目、优业态、创品牌”,打造滕王阁“三还”及北扩工程、“两滩七湾”天然泳场等公共空间,锻造了城市的硬实力;依托保利大剧院、国体中心等地标,培育演艺经济、赛事经济等新业态,增强了城市吸引力;常态化举办八一广场升旗仪式等品牌活动,提升了城市影响力。2024年南昌接待游客相比“十三五”末,增长48.7%,旅游总收入增长41.1%,成为“让外地人喜欢、本地人自豪、年轻人向往”的网红城市,实现了从“流量爆红”到“产业长红”,从“景点旅游”到“城市沉浸”的跨越。
九江以“庐山天下悠”为核心品牌,以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推动旅游发展向高端化、品质化转型,以“名山、名湖、名城”为依托,扎实推进“引客入庐、景区焕新、服务提升、消费升级、资产盘活、乡村旅游迭代升级”六大行动。今年1至8月,庐山入境游客18.70万人次,同比增长26.95%。
婺源持续擦亮“中国最美乡村”金字招牌。如今的婺源配资融券网,森林覆盖率高达83.67%,水和空气质量极佳。围绕“政策、平台、人才”等实施系统文化传承工程,“非遗贺新春”活动火爆出圈。在“中国最美乡村”的大品牌之下,不断推陈出新,“油菜花海、赏枫晒秋、梦里老家、古村民宿”等多张文旅IP闪耀海内外。今年1至8月,全县接待游客2344万人次,同比增长28.7%。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曾悦之旗开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