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末配资股票推荐,今日头条发起的公益活动“寻找烈士后人”联合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展开合作,致力于为埋葬在这片陵园中的近万名烈士寻找亲人,传递对英雄的怀念与敬意。
12月14日,一位老人来到陵园,经过一番细致的寻觅,她终于在一块烈士纪念碑上找到了刻着“王成德”名字的石刻,瞬间,她的情感再也无法抑制,思念如洪水般涌上心头。“父亲,母亲生前一直在找您,现在,她的心愿终于完成了!”她哽咽着说道。
这位老人名叫王庆梅,王成德烈士是她的父亲。当年,她才两岁,父亲便因战火与她分离,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多年后,在2009年电视剧《保卫延安》播出时,偶然的契机让她看到了一丝希望,并踏上了艰难却感人的寻亲之路。追溯这段往事,还得从1946年内战爆发说起。
当时,王成德一家居住在河南焦作的下马村。虽然他未曾参与抗日战争,但他一直用行动守护着村民的安宁。直到日本投降后,大家还未享受片刻的宁静,内战又悄然爆发,彻底打破了人们对和平的憧憬。为了早日实现国家的和平,年仅27岁的王成德自愿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的决定得到了妻子全力支持。
展开剩余72%王成德上前线作战后,心里一直惦记着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尽管身处硝烟弥漫的战场,夫妻间还是通过书信保持着联系。在洛阳保卫战胜利后,他曾邀请妻女到洛阳小聚。然而,出于担心影响丈夫的专注与战斗力,妻子最终还是拒绝了他的邀请。谁也未曾料到,这一拒绝竟让王成德与家人失去了生命中最后一次团圆的机会。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王成德已经晋升为旅指导员,他像无数英勇的战士一样,为了国家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妻子也收到了他在前线的最后一封信,信中传来了噩耗。战后,英雄未能归来,烈士的荣誉证书虽然充满荣耀,但却无法填补家属内心的深深空洞。王成德的妻子在极度的悲痛中独自抚养小女儿长大。
这位坚强的母亲曾多次尝试寻找丈夫的遗体,亲朋好友为她提供帮助,却始终未能如愿。为了记住丈夫的模样,她委托画家为丈夫画了一幅肖像,而这幅画也成了她唯一的寄托。王庆梅从小便看在眼里,母亲的孤独和无助深深刻在她心中。
时光流逝,长大后的王庆梅也开始寻找父亲的遗骸。然而直到母亲去世,她仍未得到任何实质性的进展。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庆梅愈发理解母亲那份深深的渴望与无奈。2009年,当电视剧《保卫延安》播出时,王庆梅被剧中“王成德”这个小角色深深吸引。凭借母亲留下的烈士证明和一些零散的信息,加上与电视剧情节的细致比对,她相信剧中的角色原型很可能就是自己的父亲。
尽管电视剧带来了新的希望,接下来的九年寻亲之路依旧没有突破。许多知情人已去世,线索几乎断裂。直到“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启动后,王庆梅终于见到了她多年来追寻的父亲。
那一天,当父女终于重逢,王庆梅忍不住泪流满面。她为自己完成了母亲未竟的心愿而感到安慰,同时也为父亲英年早逝而深感惋惜。尽管无法带走父亲的遗骸,她最终选择在父亲牺牲的地方取了一捧土,带回家与母亲安葬。
此后,工作人员继续协助她查找父亲的更多信息,最终确认王成德曾在二野9纵队老根据地工作。恰逢该地成立了烈士纪念馆,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积极协助,在一次深入查找中,王庆梅终于见到了父亲年轻时的合照,那张保存下来的部队大合照让她激动不已。她激动地表示:“我从未见过父亲穿军装的样子,但看到这张照片,我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亲切与温暖!”
虽然在当时,还有一位9纵队的老兵幸存,他曾是王成德的警卫员,但他对王成德的印象模糊,未能进一步提供有关父亲的细节信息。尽管如此,王庆梅依然感到极大的安慰和满足,尽管这段寻亲之路并未完全解开她心中的谜团。
“时代的每一粒尘土,落到个体身上,便成了无法承受的重担。”在革命征程中,像王成德这样的年轻战士,他们无畏地奔赴战场,心中清楚地知道,背后亲人的忧虑与期盼。王家多年来的寻亲故事,也不过是千千万万类似历史的缩影之一。而那些早已含笑九泉的烈士们,或许早已不再介意世间的琐事,他们知道,自己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一切,终将换来后代的安宁与幸福,他们的初心也终于得到了延续和承认。
发布于:天津市旗开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